行業新聞
給熱處理降溫的創新大王
李書乾,1955年生,現任瓦軸集團熱處理分廠維修電工、高級工人技師。共改造設備120多臺次,完成技術創新230多項,創造節能價值數千萬元。先后獲得大連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名師專家、遼寧省有杰出貢獻高技能人才、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熱處理是軸承制造的關鍵工序,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壽命,耗能還特別高。在這個軸承行業的電老虎面前,瓦軸集團熱處理分廠李書乾練就了一身硬功夫,不僅摸透了各種熱處理設備的脾性,還能準確診斷、快速排除故障,被大家稱為“創新大王”。
某規格熱處理箱式工業電阻爐,耗電量大,升溫時間長,保溫性能差。每當電爐工作時,生產現場便熱浪滾滾,電爐殼體外側溫度可達68℃,爐門溫度可達70℃。為此,李書乾決定借鑒國內外工業電阻爐節能高新技術,對箱式電阻爐進行節電技術改造。
在改造過程中,對紅外輻射和輻射源等理論知識一頭霧水的李書乾,通宵達旦地上網查資料,并多次到公司技術中心咨詢。技術中心一位工程技術人員笑呵呵地說:“那段時間,李書乾可‘煩人’了,下班時間一到,他的電話和人準到,一直要糾纏一個多小時,才會讓我下班。”得益于執著和不畏艱難的敬業精神,李書乾在較短的時間便掌握了紅外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了節能技術改造中。
改造后的箱式電爐再也沒有了電老虎的威力,電爐爐門溫度降到50℃,電力單耗下降24%,每加工一噸產品約節電107千瓦時,一臺箱式電爐全年可節電64200千瓦時。同時,改造后電爐升溫時間比改造前減少2小時,提高了工效。扣除改造成本,李書乾改造的7臺箱式電爐年創經濟效益24.5萬元。
學以致用,一直是李書乾的信條。為解決產品熱處理質量難題,李書乾花費兩年時間,運用微電子技術發明了電爐運行節拍控制器,有效避免熱處理自動生產聯線運行節拍的錯誤動作,提高設備運行效率70%左右。
研制電爐運行節拍控制器的關鍵是要整理出電爐運行節拍的準確數據。為此,在關鍵階段,李書乾曾兩天三夜沒回家,坐在生產聯線旁每6分鐘記錄一次數據,連覺都不敢睡,餓了就吃幾口方便面。在獲得了各項準確數據后,李書乾又定期跟蹤生產過程,反復驗證、校對各項數據,兩年來沒休息過一個星期天,妻子為此還和他鬧起了別扭。
李書乾的辛苦沒有白白付出。當他捧回沉甸甸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為企業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得到了妻子的充分諒解。
“我認為,新時代的技術工人,不僅要會操作、維修設備,更要能發明創造。”李書乾深知,“出海遠航,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不管這個人有多么能干,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于是,他毫無保留地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帶出了一個節能創新的團隊。他直接帶出的22名徒弟,如今都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高徒趙海東不僅多次蟬聯公司電工狀元,而且還獲得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摘自《中國工業報》)
熱處理是軸承制造的關鍵工序,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壽命,耗能還特別高。在這個軸承行業的電老虎面前,瓦軸集團熱處理分廠李書乾練就了一身硬功夫,不僅摸透了各種熱處理設備的脾性,還能準確診斷、快速排除故障,被大家稱為“創新大王”。
某規格熱處理箱式工業電阻爐,耗電量大,升溫時間長,保溫性能差。每當電爐工作時,生產現場便熱浪滾滾,電爐殼體外側溫度可達68℃,爐門溫度可達70℃。為此,李書乾決定借鑒國內外工業電阻爐節能高新技術,對箱式電阻爐進行節電技術改造。
在改造過程中,對紅外輻射和輻射源等理論知識一頭霧水的李書乾,通宵達旦地上網查資料,并多次到公司技術中心咨詢。技術中心一位工程技術人員笑呵呵地說:“那段時間,李書乾可‘煩人’了,下班時間一到,他的電話和人準到,一直要糾纏一個多小時,才會讓我下班。”得益于執著和不畏艱難的敬業精神,李書乾在較短的時間便掌握了紅外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了節能技術改造中。
改造后的箱式電爐再也沒有了電老虎的威力,電爐爐門溫度降到50℃,電力單耗下降24%,每加工一噸產品約節電107千瓦時,一臺箱式電爐全年可節電64200千瓦時。同時,改造后電爐升溫時間比改造前減少2小時,提高了工效。扣除改造成本,李書乾改造的7臺箱式電爐年創經濟效益24.5萬元。
學以致用,一直是李書乾的信條。為解決產品熱處理質量難題,李書乾花費兩年時間,運用微電子技術發明了電爐運行節拍控制器,有效避免熱處理自動生產聯線運行節拍的錯誤動作,提高設備運行效率70%左右。
研制電爐運行節拍控制器的關鍵是要整理出電爐運行節拍的準確數據。為此,在關鍵階段,李書乾曾兩天三夜沒回家,坐在生產聯線旁每6分鐘記錄一次數據,連覺都不敢睡,餓了就吃幾口方便面。在獲得了各項準確數據后,李書乾又定期跟蹤生產過程,反復驗證、校對各項數據,兩年來沒休息過一個星期天,妻子為此還和他鬧起了別扭。
李書乾的辛苦沒有白白付出。當他捧回沉甸甸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為企業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得到了妻子的充分諒解。
“我認為,新時代的技術工人,不僅要會操作、維修設備,更要能發明創造。”李書乾深知,“出海遠航,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不管這個人有多么能干,團隊的力量是無限的。”于是,他毫無保留地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帶出了一個節能創新的團隊。他直接帶出的22名徒弟,如今都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高徒趙海東不僅多次蟬聯公司電工狀元,而且還獲得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摘自《中國工業報》)
發布時間:2010-09-14